找到相关内容194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和谐思想诠释及其当代意义

    十善中的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(不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)、不饮酒,以及大乘菩萨中的不敬师友(《梵网经》)等,是向广大信众提出的约束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。  虽然这些条目对于僧俗信众来说它们蕴含着佛教...五戒、十善最富有道德意蕴,也可以说就是佛教最基本的道德规范。  (三)大乘菩萨之道——六度、四宏誓愿、慈悲  大乘佛教是在小乘佛教基础上成立的。以《般若经》为代表的大乘经典讲“诸法性空”,说世界上一切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1564458.html
  • 兵役与公民身份—— 抗日战争时期僧伽身份的重构

    ,又不违反佛教戒律。还有一种观点主张依大乘菩萨本开性戒,“开了性戒,不但‘于菩萨,无所违犯’,而且‘生多功德’。”[10] 如果依“出世或入世”的标准来衡量,则上面第一种观点可以算为出世的观点,它...惨酷的刺激,一方面受全国性的民族抗战热情的鼓舞,许多的僧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冲上了抗日的最前线、奋勇杀敌。菩萨本云:“于诸有情,应摄受者,能摄受之;应恐怖者,能恐怖之。”秉承大乘佛教的教义和精神,僧人们喊...

    何子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367981.html
  • 台密史略考

    。睿山是修持大乘圆教定慧之地,应配以大乘圆戒。他根据天台宗的受戒程式,认为根据《普贤经》礼请释迦牟尼为菩萨和尚的为大乘,而依小乘律请现前十师,白四羯磨(指受具足戒时,羯磨师向僧众先告白某某提出的...,最澄义正辞严地予以驳斥。他说:  菩萨授戒,权实不同;小乘授戒,随机亦别。言仪式无二者,若约大小二无二者,有违教失。若约小乘教无二者,四部之别,何以可别;若大乘无二者,《地持》、《梵网》作法不同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868251.html
  •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(1)

    教”。以下主要是探索台密修持的独特方式及其与天台宗的思想渊源,而不是弘扬台密。   一、菩萨   台密弟子所受的是大乘,即菩萨。为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。又作佛性、方等、千佛大。台密大师认为,它大大高于小乘声闻所受持的戒律小乘声闻菩萨的内容为三聚净戒,即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等三项,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仪、修善法、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,作为禁戒以持守之。说菩萨大乘经典...

    朱封鳌 等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369607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1)

    山座主之职。贞元二十年(804),日僧最澄浮海至临海龙兴寺求法,从其受菩萨。并授予大乘菩萨。曾继其师讲说三大部。后于佛陇寺入寂,世寿不详。追谥‘兴道尊者’。世称止观和尚。门人有守素、广修、干淑等。著...。龙树菩萨,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,有第二佛陀之称。因他撰写许多论书,又有“千部论主”美誉。所著论典被中国大乘八大宗派所根据,其中《大智度论》、《中论》等论典,即是天台宗所根据的论书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669610.html
  • 如何信佛、学佛才能富贵吉祥

    做的事与不能作的事划分得十分细微,永无开许之时。但对大乘菩萨而言,只要没有自私心,在能够利益众生,且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前提下,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做。大乘菩萨正是以此深远的眼光、广阔的胸怀来制定的。 ...甚至几十年中,所做所为是不是根本不考虑自身的解脱,而只关心如何利益众生?有没有这样的想法?如果从来都没有想过,相应的行动就更不要说了,那么,我们就不是大乘的修行人。即使每天念诵《受菩萨的仪轨》,如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1770280.html
  • 藏密问答录

    中曾就此问题详细阐明过个人看法,这里不再赘述。 问(2):在声闻的戒律中,以淫欲为障道法。比丘中,以淫戒为四根本之首。在大乘律典中,《梵网经》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;《瑜伽菩萨》虽然没有将淫戒...之,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。比如戒律,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大乘菩萨、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。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,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。至于这三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0975500.html
  • 藏密素食观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释迦牟尼佛从初转四谛法轮开始,一直到为持明者转密宗法轮之间,其间所宣说的别解脱大乘菩萨以及密乘戒律,其境界就像阶梯一样次第上升。为不失毁上法,大乘戒律全面遮止了声闻乘戒条中曾经开许过的食用三净肉...,此种景象也堪悲悯。若身为智者,反而为谋口腹之欲不惜杀生食肉,如此行事实不应理。”大菩萨菩提萨埵曾亲自作过授记,后由藏人从印度迎请到藏土,且广弘佛法于雪域的大论师莲花,在《修习次第论》中亦如是阐述道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3076324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节一项)的原则去处理,实未背离佛制。   二、“作为性规范”的适应性   此类规范,如为大乘菩萨,则属“饶益有情”的范域,宜依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四十、四十一的《菩萨地品》的有关规定之精神,针对进...云:“欲见佛性,证大涅槃,必须深心修持净戒。若持是经而毁净戒,是魔眷属,非我弟子,我亦不听受持是经。”《华严经》有偈言:“是无上菩萨本,应当具足持净戒。若能坚持于禁戒,则是如来所赞叹。”《大智度论》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
  • 《格鲁善教昌盛愿辞》讲记

    ,內修菩萨行,大乘菩萨中包含了别解脱。如果不讲利众,纯粹就是声闻的戒律,沙弥、比丘等,是一种独善其身的修法,自己修的很好,但是对众生没有什么用,心胸很狭窄的人只能修这种,他没有广阔的菩萨心肠,所以修不了大的法。大乘和尚的戒律是菩萨,在声闻的戒律上又加上了利众的成分,才成为大乘的教法、大乘的戒律。   “外具声闻戒风心和善”,就是思想作风和行为如律里所说,待人和气,不骄傲,有慈悲心,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382962.html